close

  「除了愛情,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不可缺少的,這一點無庸置疑。」

 

  德國文學家歌德於1744年出版了《少年維特的煩惱》,不但在270多年前引起巨大迴響,現在仍是重要的世界經典名著,我卻遲遲到了最近才真正拿起它,到底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什麼?一讀才知道,啊,原來是愛情,果然是愛情。

 

  男主角維特透過一封封書信,向朋友威廉訴說生活細節,信中提到他在一場舞會遇見了綠蒂,他們心靈相通、互有好感,但是,綠蒂早就有了未婚夫。沒錯,維特的煩惱是:可以相愛終生的女孩,卻太晚相遇。

  維特說:「我每天早上一醒來,凝視光輝的旭日,忍不住大叫說:『我要去看她!』『我要去看她!』整天也沒有進一步的願望,一切一切都融入這個期望中。」

  維特說:「我千百次差一點就摟住她!天知道看一個人有那麼多魅力,卻不能加以捕捉,心裡是什麼滋味。而這正是最自然的人性本能。小孩子不是看到什麼都伸手去抓嗎?我呢?」

 

  這段愛得瘋狂又絕望無比的戀情,時時支撐他,也時時擊垮他。他們有過無數散步、聊天的相伴時光,直到未婚夫出差回來,關係變得緊張不已,於是,維特決定離開這裡。然而,在外地的工作讓他對現實感到失望,輾轉又回到遇見綠蒂的地方。他為已經結婚的綠蒂朗誦詩歌,兩人情不自禁擁抱親吻,但綠蒂的理智終究為他們拉開距離,而維特,維特帶著深深的絕望,最後舉槍自盡。

 

  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歌德和他的朋友,歌德也曾愛上已有未婚夫的女子,他的朋友也是因愛自殺,歌德將兩者結合為《少年維特的煩惱》,在當時一方面受到教會和民眾的批判(他們認為為社會帶來不好的風潮),另一方面也有許多維特的追隨者,穿著維特裝、噴上維特香水、使用維特杯子,將小說情節搬到現實生活裡。

 

  對此(自殺模仿),我覺得歌德做出了非常好的反駁:他說他以自己的「生還」做了最好的例子,人們必須寫出內心的痛苦。小說家透過寫作,將痛苦由小說人物來承受,於是,縱使小說人物受到掙扎、折磨或死亡,都是為了讓創作者和讀者獲得心靈的新生。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