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想見見雪豹?有時我會覺得,夢幻的事物,不見比見好。
#關於馴羊記
《馴羊記》作者徐振輔,台北人,1994年生。為了親眼看見雪豹,進入西藏多次,集旅途經驗與田野考察,完成這本虛構與非虛構交織的《馴羊記》,是風土誌、是旅遊文學,也是一首哀悼西藏不復返的輓歌。榮獲台北文學年金獎。
#從雪豹說起
「牠們皮毛的顏色像剛下過雪的岩石,斑紋如同零星綻放的黑色罌粟。當雪豹沉寂下來,瞬間就會成為山頂一塊真正的岩石,成為一場降雪中某片毫不起眼的雪花。」
很多人對雪豹真正產生印象,大概會是因為電影《白日夢冒險王》吧,我也是。電影裡主角華特與攝影師尚恩終於遇見雪豹,卻用凝望取代拍攝,我覺得那是對美所展現的最崇高精神。當我看見隨書附贈的雪豹明信片時,驚嘆:哇這就是雪豹呀。然而失落感接在新奇感後,因為只在想像裡的事物可以無限好無限美,親眼所見便喪失了部分光芒。
#你所知與不知的西藏
地理位置難以進入再加上台灣人的獨特身分(更不用說全球疫情),西藏是非常遙遠的夢土,於是《馴羊記》所記錄下的片段,現在讀來越發珍貴。西藏的佛法、文化、牧羊、生態、政治,都透過優美語境的重現,書寫其中。當中印象最深的,無非是他們受到的政治壓迫,「你是一小撮人,就算這一小撮有數百萬乃至上千萬,他也可以用十幾億的力量迫使你孤獨。那是一種絕望的孤獨,彷彿用海洋去淹沒一場雨。」
#是小說還是散文還是遊記
讀《馴羊記》,你會先被乾淨詩意的詞彙所吸引,但我中途停下來是為了確認這到底是本小說,還是散文或遊記。雖然它以小說為定位,但在敘事、架構、角色上讓人有所疑惑。特地去找了出版社主編與作者的訪談,徐振輔自己表示,他認為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削弱了遊記的價值性,於是想用小說型態來呈現他想表達的事物組合,卻也面臨到無法很好掌握長篇小說書寫的困境。
他講得誠實,相信讀者也能理解。於是讀《馴羊記》時,或許要先拋下對文體的界定,接納它就是存在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因為真正重要的是,被記錄下來的真實西藏。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