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比德國人與猶太人之間更大的仇恨了。」
#關於安妮日記
作者安妮.法蘭克,在二戰時期因猶太人身份遭到迫害,一家從德國逃往荷蘭,又躲進友人提供的密室裡,長達兩年之久,直到被逮補送進集中營。日記寫於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8月4日藏身之處被發現),紀錄安妮一家如何從正常日子中被迫藏入密室,文字揭露了那段日子裡的密室生活、家人關係、希望絕望。
#為什麼讀這本書
其實我個人很討厭看戰爭片,對於傷口與傷痛都不敢直視,會鼓起勇氣讀《安妮日記》,是因為近期在好多書裡都有提及它,可以說是一本指標讀物。
它是怎麼出版的呢?在他們被送往集中營後,日記由友人協助者保存,1945年安妮於集中營病逝,同年日記回到唯一生還的密室成員奧圖.法蘭克(安妮父親)手上,他不斷爭取出版,終於在1947年出版。
#個人與世界一樣重要
很喜歡開頭楊佳嫻寫的導讀:「不僅僅是戰爭恐懼與種族清洗的見證,也關乎一名少女摸索成長的自我旅程,既是大時代,又是小敘述,是非常,也是日常。」
在瀰漫戰亂與恐懼的時代,世界的轉變是大事,但個人的轉變也是大事。於是在《安妮日記》裡,縱使有戰爭的陰霾,大多篇幅還是一位少女的生活與想法,像是密室裡不同家庭針對奶油、盤子、教養的爭吵,安妮也洞察著自己的思緒流轉。
#戰爭殘酷還好書寫是美麗的
當時才13-15歲的安妮,她不只是單純進行紙與筆的書寫,而是將日記視作一位名為吉蒂的朋友,與她對話,揭露自己最內心的想法。對她來說,書寫就是在雙重黑暗中(戰爭與青春期),最美麗的光。那些光至今也映照著我們。永永遠遠。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