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137977858.jpg

「哪個比較好?是秩序與和平好?還是打獵和殺戮好?」

這句話若放在《十五少年漂流記》,答案肯定是前者,然而《蒼蠅王》則是相反地證明了後者終將凌駕於前者。


#先來一點點介紹

出版於1954年的《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作者為英國文學家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他於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故事風格以黑暗和寓言聞名,《蒼蠅王》也是如此。

《蒼蠅王》描述一群6至12歲的孩童,飛機失事後來到無人島,宛如變奏曲,一開始他們試圖建立秩序,卻慢慢分裂成兩派:拉爾夫和小豬主張不間斷的升火以求獲救,象徵理性與人性的一派;傑克一幫則沉迷在噬血的打獵,被野性佔領,甚至想消滅拉爾夫。


#海螺的象徵

故事裡有許多象徵隱喻,如:死豬頭(也就是蒼蠅王)象徵野性、怪獸象徵人性與恐懼、西蒙則是象徵先覺者的悲劇,陰陰暗暗地埋伏在故事各處。於是比起這些,我更喜歡「海螺」,故事一開始拉爾夫在海邊找到可以吹出極大聲響的粉紅色海螺,孩子們慢慢建立起只要握著海螺之人就能發言的規矩,代表了無形的秩序與尊敬。

 

#與十五少年漂流記的相似相異

1888年的《十五少年漂流記》,漂上島的是12至15歲少年,他們以美好的秩序和勇氣,縱使吵架分裂後仍團結獲救,展現人性光明的一面,如同結尾寫的:「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只要擁有紀律、熱情和勇氣,天下便無難事。不要忘了,獵犬號的少年們都是在經歷了嚴峻的考驗後成長的,返家時的他們都已不再是孩子了。」

諷刺的是,同樣來到無人島,《蒼蠅王》的孩子年紀直接變小一半,心裡深處的獸性卻慢慢被喚醒,造成互相殘殺,直到擁有更高權力與能力的大人登島,他們才瞬間又想起自己只是孩子而已,完全與《十五少年漂流記》從少年變成大人的路徑相反。多麼突兀荒謬卻深具衝擊性的結局。

 

於是,關於少年漂島的故事,不能只讀一本,《十五少年漂流記》與《蒼蠅王》展現了人性相反的光譜,不知道你會比較願意相信哪一個版本?


延伸閱讀
《十五少年漂流記》 http://bit.ly/2xzR9w1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