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131702786.jpg

「讓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

這是寫在小說結尾的句子。但我保證,《純真博物館》絕對不是一般人所定義和想像的幸褔故事。


#先來一點點介紹

於2006年榮獲諾爾文學獎的土耳其作家奧罕·帕穆克,在2008年出版了《純真博物館》。這本書讓我思考所謂的「文學性」,其中一個解釋或許可以是:「書寫異於常人的事物」。同時,它也是繼《哈利波特》和《模仿犯》後,我印象裡自己讀到不想放下的少數小說。


#故事分為四大部分

(以下有不得不的劇透)
擁有美好婚約的男主角凱末爾,與小十二歲的遠房親戚芙頌相愛了,我為故事概分成四個部分:

  1. 他們展開熱烈幸福的地下戀情,直到訂婚儀式後,芙頌消失了。
  2. 凱末爾沉溺在失去芙頌的痛苦中,縱使未婚妻知曉後仍努力修復,然而他的悲傷太過深沉,未婚妻決定退婚。
  3. 凱末爾終於找到芙頌,芙頌卻已經結婚了。為了見她,他幾乎每天以電影金主和遠房親戚身分前往她家吃晚餐(餐桌上包含芙頌的丈夫、父母親),整整八年之久。
  4. 芙頌終於與丈夫離婚,凱末爾與她結婚之際,他們倆人在一場自撞車禍中,只有他活了下來。他決定把蒐集來與芙頌相關的物件,打造純真博物館向世人展示。

看似轉折分明的架構,卻細膩描述了凱末爾對於芙頌那超乎想像的狂戀、思念、痛苦、癡迷與忍耐,導致整本書厚度高達477頁,我在第一二部分時還很享受,到了第三部分那整整八年的自虐,真的太苦悶。


#以愛打造的博物館

不只如此,他甚至發展出戀物癖,蒐集(或者是說從芙頌家裡偷偷拿走)與芙頌相關的任何東西,包括:菸頭、吊飾、小狗擺飾、鹽罐、湯匙,而在芙頌離世後,他終其一生都在參訪世界博物館和打造「純真博物館」。

「其實任何人在當下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但是,當我們指出最幸福的時刻時,我們也會知道它早已過去並將不會再來,因此它為我們帶來了痛苦,能夠讓這份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唯一東西,就是擁有那金色時刻留下的一個物品。那些幸福時刻留下的物品,會比讓我們體驗到那份幸福的人更忠誠地珍藏那些幸福時刻的記憶、顏色、觸覺和視覺。」


#走向毀滅的愛

於是,當讀者陪凱末爾走過這一段曲折的執愛,到了最後,他仍微笑說自己很幸福時,肯定會內心震撼不已。那一點也不是幸福。愛若超乎平凡,總是趨向毀滅,像《包法利夫人》、《蘿莉塔》、《嘯風山莊》、《少年維特的煩惱》,他們都用生命經歷了熱烈且絕望的愛,最終的去向只有死亡。


#真正存在的純真博物館

故事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奧爾罕在伊斯坦堡真的打造了一座真實的「純真博物館」,依據小說內容,展示4,213個菸頭等虛構故事的真實物件,非常有野心。各地讀者帶著不同語言版本的《純真博物館》,邊翻小說,邊理解這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氛圍,宛如凱末爾的癡迷全部實體化,走在其中能感受最真實的痛苦。於是,它成為了我的夢想清單之一:有朝一日,我定要去那裡。

 

#小說家的私人筆記

  • 奧罕將真實的自己寫進了小說,在小說最後讀者才知道,整部小說是男主角凱末爾委託他代筆的作品(縱使以第一人稱),這樣的寫作方式,我認為一來是增添趣味、模糊虛實,二來透過他的口才有辦法交代凱末爾最終結局。
  • 除去細節,故事架構其實有著八點檔荒謬的戲劇性,反過來說,再煽情矯情的劇情,若增加細緻細節,依舊可達到文學性。寫異於常人之事吧。
  • 《純真博物館》不只是愛情,它從中帶出土耳其的歷史事件、人文風土、新舊價值觀、電影發展,每一個字都緊緊抓住土耳其這塊土地。

 

#延伸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毀滅之愛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