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97165314.jpg

有一些人生體驗,如果不「臥底」這麼做的話,大概永遠無法明白其中的苦辣。其實,寫小說也是這樣,我想著,為了寫什麼像什麼,是不是也要實際融入那樣的生活裡,才能從虛構裡建造出真實?


美國知名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在一九九八年她六十歲的時候,決心驗證一個說詞的正確性:「只要有工作,不論是哪種,就能使你向更好的生活前進。」為此,她隱瞞身分,投身勞工階級,期望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一個人如何能光靠六到七美金的時薪生存?

她前後到過佛羅里達、緬因和明尼蘇達,從事過餐廳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及沃爾瑪女裝部銷售員。她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不需要技巧的,而且為了維生至少需要兩份工作!她也經歷了各種應徵狀況(包含驗尿檢測是否使用毒品)、房價過高根本無法租到便宜又稍為舒適的落腳處、必須省吃儉用掌控每一筆生活開支、勞動工作的疲勞疼痛、管理階級與同事的階級對比等。


我佩服她真的投入未知世界裡,接受勞工生活會給予的任何衝擊,然而,真正該佩服的還是那些辛苦生活的勞工階級,他們不像芭芭拉可以隨時停止這個計畫,他們每一天都是真正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避免自己墜落,防止自己走到無法被拯救的邊緣。

每一天,都盡可能活著。

 

   書裡的震撼節錄    

▶住在這裡的並不是真正的人,而是被裝在罐子裡的勞動力,為了能去上班而被保存在不被熱氣烤壞的地方。

▶我告訴自己一點都不累,但也許我只是連感覺累的力氣都沒了。

▶我帶著科學精神開始從事這項實驗,以為它就像一道數學命題,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太長時間工作、太需要不計一切專注在眼前事情上,使我不知不覺變成一個眼界狹窄的人。

我們用老派的方式清潔地板:雙手與膝蓋並用。

我問當天的組長荷莉,接下來我們要掃的房子是不是「有錢人的」。她的回答是:「如果我們得打掃他們的房子,那他們就是有錢人。」

▶別停下來,別思考,一刻都不能暫停。因為萬一你這麼做了,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雙腿正被疲勞征服,然後疲勞就會獲勝。

窮人已經從主流文化裡消失了,無論是在政治語彙、知識研究或日常娛樂裡,都消失無蹤。

當你開始以小時為單位賣掉你的時間,你可能不一定了解的一點是:你真正賣掉的,是自己的生命。

若低薪勞工並非總是以經濟理性的方式行動,亦即不以一個在資本主義式民主中的自由能動者的身分行動,其實是因為她們處在一個既不自由又毫無民主可言的位置。如果有極大多數的公民把自己醒著的一半時間都花在屈服於獨裁之下,那麼我們實在無法以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自居。

▶本身並不貧窮的人往往想像貧窮是一種過得下去的生活。儘管很清苦,但窮人們總是想出辦法活下來了,他們總是在那裡。並不貧窮的人很難理解那其實是一種極度痛苦的狀況:多力多姿或小熱狗麵包就是一頓午餐,導致在下班之前就餓得快要昏倒;所謂的家就是一輛汽車或箱型車;一旦生病或受傷,就得咬緊牙關用工作撐過去,因為根本沒有生病津貼或健康保險,而只要一天沒有薪水,就意味著隔天連幾塊錢的雜貨都沒有錢買。這些經驗根本不能被歸類為過得下去,而是一種經年遭到剝削、受到無情懲罰的生活方式。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