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89980931.jpg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這是李曉明的媽媽用眼淚說的。


以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為中心,兇手李曉明在戲院掃射的子彈,彷彿穿越受害者們的身體,往四方蔓延,擊中受害家屬的心靈、社會的盲目盲從、媒體的諸多亂象。
讓人明白: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沒有所謂的分界線。


很喜歡這部劇的片名,擁有很強的文學感,也令人思考那距離的遠近。大部分的我們,都會認為自己是善的、是好的,但,會不會「惡」是觸手可及的?而所謂的「惡」,不光是真正做了什麼,思想存在的本身就是惡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劇情視角上非常多元,除了受害者家屬的悲痛情緒,也聚焦在加害者家屬的痛心歉意與無能為力,究竟自己的親人為什麼要這樣傷害他人,他們的疑惑無人解答,只能承受社會的輿論壓力。

加害者律師的立場,也是深受旁人所質疑的。為什麼要幫殺人犯辯護?王赦這個角色提出了中肯的觀點:「他們不應該被妖魔化。 」

而精神病患或殺人兇手的妖魔化是誰造成的?就是社會大眾與新聞媒體,因為我們只存在恐懼而不存在理解,宛如中古世紀對於女巫的看法,於是,他們很快就被歸類在惡的一方。

那麼,媒體呢?電視媒體在網路和時間的雙重夾攻下,他們必須兼具快速、深度、正確性和收視率,是有可能的嗎?我們社會大眾又有給予真正的好新聞一定的肯定嗎?還是我們嘴上說記者沒文化,自己卻愛看聳動的內容呢?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每個拋出的議題都環環相扣、互相影響。哪一天我們可以一起從負循環變成正循環呢?

真心推薦公視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只是議題的真實與沉重,值得每個人反思外,我們也能從中對照彼此於社會裡面的角色,嘗試體會不同立場的不同情緒,進而擁有「同理心」,那便是為他人著想的良善。


我相信,「同理心」就是我們與惡的安全距離。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