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88743938.jpg

 

《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的作者很有趣,叫作「每日一冷」,而這位每日一冷其實是由約莫十餘人的團隊所組成,每個人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下手,集結臺灣趣味的冷知識。

書裡分為四個章節:「冷歷史」、「冷地理」、「冷藝文」、「冷生活」,總共有70則,雖然因為題材的關係無法取得太多照片(裡面多為文字),但每一則都寫得蠻活潑近人的,可以每天輕輕鬆鬆的讀一點。


以下是印象最深刻的三個冷知識:


阿美族服飾配件中的瑞士創意奇想

不同於北、中部,位於南部的阿美族,豐年慶服飾裡會多一件披在肩上的「霞披」,而這霞披的發明竟是來自一位瑞士籍修女魏克蘭!她在民國57年左右來到臺灣長濱鄉傳教,由於當時物資缺乏,特別參考傳統漢人服飾設計了霞披,讓族人可以自己製作、減少成本,也能盛裝出席豐年慶。
於是,我特別喜歡每日一冷寫的:「所謂的傳統,並不永遠只有單一的族群文化構成的。文化也是一直在流動的,不僅會因為時間遞移而有所轉變,它的面貌也不斷透過群體互動有了不同的面貌。


常用卻沒發現的和制漢語,臺日的語言文化對抗

何謂「和制漢語」?例如,「銀行」這個詞其實是由日本創造,再傳回中國,再變成我們現在常用的字彙。很不可思議吧?其他還有:「經濟」、「社會」、「手續」、「團體」、「組織」等詞。然而,為了防止日譯名詞入侵,中國翻譯家嚴傅曾積極創造新詞,卻因太過文言而沒有大量流通。不過,嚴傅所翻譯的「邏輯」兩字,仍使用至今。


國中小學通用的上課鐘聲是誰決定的?

小時候大家熟悉的八個噹噹音階,竟然是來自英國倫敦西敏寺的鐘聲。這要回溯到日本二戰後期,廣島發明家製作能敲打四根金屬棒的時鐘,他剛好聽到BBC廣播電台以西敏寺鐘聲作為開場音樂,便採用這段旋律,成為國中小學上下課的鐘聲,並從日本擴及到臺灣。小時候只顧著開心下課、討厭上課,誰會知道每一次鐘響時刻,其實都是跨越時空,串連了英國和日本呢?


獻給臺灣歷史控,補充一些冷知識吧,又或者,只要讀了這一本,就可以假裝自己是臺灣歷史達人呢。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