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斜槓青年」?
這個名詞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所提出,她觀察到紐約許多人不只擁有一種身份/職業,於是當他們要介紹自己時,會使用斜槓「/」來定義自己,如:工程師/戲劇導演;小說家/醫生,而他們即是所謂的「斜槓青年」。
至於《斜槓青年》這本書,則是由中國作家Susan Kuang所撰寫,不同於我原本預期的:以各面向描述斜槓青年這個理論,這本書比較像是成為斜槓青年的Susan Kuang分享她一路走來的思緒、經歷與作法(但也非一步一個步驟的教學),可能更類似勵志類散文吧,從書的章節就能一窺一二,分別是:「1-在人生的交叉口,你會往哪裡走?」、「2-迎接多職人生」、「3-成長請先折磨自己」、「4-此時此刻就過自己的人生」。
既然不是理論書,就比較沒有脈絡可以整理,於是,以下僅摘錄我覺得有意思的部分:
▍ 心理學家透過大量的實驗與研究,證明人類還存在第三種驅動力:主動學習、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動力。在沒有任何激勵的條件下,人也會自主行動,這種行動的驅動力源自於對挑戰和成長的渴望。
▍ 美國暢銷作家丹尼爾‧品克在著作《動機,單純的力量》給出了答案,他認為我們在工作中無法獲得快樂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們被剝奪了決定權。當工作僅僅被看成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時,員工會缺乏內在動機,潛能與創造力即無法獲得發揮。因此若想有效鼓勵員工,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價值,管理上就必須釋出更大的自主性,讓員工有機會選擇工作內容、時間、方法,甚至團隊。
▍ 瑪希‧艾波赫將斜槓青年總結為五種:①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組合 ②左腦+右腦組合 ③大腦+身體組合 ④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 ⑤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 如果有人願意為你的商品或服務付費,說明你創造了一種價值。
▍ TED演講者麥隆‧赫羅爾德認為企業家是這樣得一群人:一旦有想法和熱情,或看到世界的需求,就會挺身而出,開始行動,並想盡一切辦法來實現想法,同時吸引和他們擁有一樣想法的人參與其中,一同實現夢想。
▍ 財務自由的核心其實是「自由」。我們追求財務自由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財富的最大化,而是為了將財務的「約束力」降到最低,從而獲得身心的最大自由。這裡的自由不是指「擁有」的自由,而是「拒絕」的自由,當我們不再需要為了錢去做自己不喜歡或不願意做的事的時候,我們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
▍ 如何獲得財務自由?取決於我們的被動收入與日常支出間的差額,如果被動收入持續且穩定,並且大於日常支出,即使沒有足夠的財富,也算是實現了財務自由,因為我們可以不需再為錢工作,而是為興趣工作。
▍ 被動收入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得:第一,股票或基金等理財收入;第二,租金收入;第三,智慧財產權;第四,持續經營任何一門生意或事業。
▍ 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別人要達到同樣的水準也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因此你將永遠領先於沒有花時間的其他人。所以要知道,不用花時間就能獲得的技能,是不值得追求的。
▍ 剛開始讀書時可以參考推薦書單,但一段時間後,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培養選書能力。從包山包海的大量書籍中選出既好且適合自己的書,是成熟讀者的象徵,這是需要長期持續試錯才能培養出的能力,也是十分關鍵的能力,它直接決定了我們思想成長的速度與高度。
▍ 真正的魅力一定源於思想與精神,並且能帶給人們啟發與激勵。
▍ 自己想做的事,如何成為他人想買的產品?產品思維有兩個關鍵:第一,視角的轉換,從主觀視角轉化成客戶視角;第二,將需求具體化,讓產品滿足需求。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