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91709448.jpg

《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篇了,所有角色、所有傷口,最後都被溫柔包覆,每一個還未實現的來日裡,都充滿希望。但是,社會的議題,在戲劇結束之後,仍在繼續。我們還是要正視與努力。


我是在看到第五、六集後,寫下《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1:「同理心」就是我們與惡的安全距離,那時候所有的議題全被拋出,彷彿瞬間打開我們視角的廣度。

而這篇觀後感2,想聚焦的是,劇中最有理念的兩個角色。你們心裡想的是誰呢?肯定,少不了律師王赦吧。


王赦在李曉明伏法後,酒醉鬧事的台詞,最令人想落淚:「難道把這些人都抓起來,關起來,把他們都殺了,讓他們都消失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嗎?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要這麼粗暴地奪走一個年輕人的生命?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他死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要靠殺人才能夠撫慰人心,保障我們的安全,這個我沒有聽過。而且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誰有標準答案。」(節錄)

這場戲,讓我想了很久很久。不只是因為台詞,而是你看見:一個人相信這個世界有些道理是不可能、也不可以被毀滅的,例如司法正義,例如人權平等,一個擁有絕對信念的人,他的信念被這個社會完全粉碎的瞬間。

我真的想了很久,並且害怕,會不會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義?惡可以凌駕在善之上?是非對錯可以被扭曲,永不得伸張?那我們到底可以信仰什麼?

王赦一度被擊倒,一度拋棄信念,就想做個平平凡凡的律師,這樣比較輕鬆。他不用再獨自對抗逆流,不用再兩難,不會有人拿大大小小的石子來質疑他內心的堅定。

還好,喪子後的美眉沒有自我封閉,反而越加堅強,或許她想通了母親的問句:「妳究竟是愛他的人,還是他的工作?」如果王赦失去信念、失去靈魂的核心,那他還是王赦嗎?美眉就是那個願意陪他一起對抗逆流的人,這也是王赦的幸運。

 

第二個角色,我想特別提應思悅。在她溫柔熱心的個性裡,其實也存在著不會被動搖的信念,關於愛,關於善,關於希望。說到堅定,應思悅其實不輸王赦。

她相信,家人不會拋棄彼此,於是,從頭到尾,她都沒有放棄過弟弟應思聰,就算父親說妳要嫁人不要管了,就算男朋友凱子拿婚姻與弟弟要她二選一,她覺得掙扎、痛苦,可是,她握著弟弟的手,從來沒有放開過。

她相信,沒有做錯事的人,不應該躲躲藏藏,不應該受到不平等對待。她收留李大芝,就算飲料店因此受到牽連,被砸蛋、沒客人,她也認為這個世界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接納與包容。

她做的,都不是容易的決定,只是因為她也相信,未來永遠應該是有希望的,只要笑,只要拿出勇氣,就能好好活下去。


我想,信念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於是,擁有信念的人,自然也必須接受更多更痛苦的挑戰,如此,他/她才能將其磨亮,磨亮如星星如月光,照亮無光的地方、無助的臉龐。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