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79151106.jpg

古希臘科學家巴門尼德在二元對反的論證中,認為光明為正、黑暗為負,存在為正、不存在為負,那麼,「輕」與「重」誰正誰負?

米蘭昆德拉出生於捷克,在蘇聯入侵布拉格之後,流亡至法國,隨後成為法國公民,並在1984年出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革命運動和蘇聯入侵為故事背景,描述兩男兩女在愛情與生活中的游移。此書亦於1988年改編為電影《布拉格的春天》。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開始是愛情故事,往返許多情人間的托瑪斯,最喜歡的情人是薩賓娜,在遇見特麗莎後,所有規則都因她而改變。經歷蘇聯入侵、政治迫害、分分合合,他們逃離至鄉村過平靜生活,最終死於一場車禍。至於薩賓娜,她後來與新認識的弗蘭茨交往,因價值觀不同分手,離開一切遠赴美國,在托瑪斯、特麗莎、弗蘭茨都死後,成為角色中最「輕」的存在。

它一開始是愛情故事,細膩展現兩人間各種相似、各種相異,他們思緒裡的峰迴路轉和反覆思辨,那不是一般戲劇中流於俗套的愛情,而是更深層從生命初始之地開始探討的愛情。後來,革命進來了,政治進來了,作者本人也進來了,以「我」的意識佔據了這個愛情故事,加以探討共產主義的種種。愛情,在這個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似乎不太重要了,反過頭來聚焦於主角因生活轉變而產生的內心轉變。

小說最後,愛情又回來了,它描述托瑪斯和特麗莎的鄉村生活,他們在那裡慢慢調合為平等的姿態(原是托瑪斯為強和特麗莎為弱),以一場舞會裡的幸福和解作為結束。然而,我們都知道,米蘭昆德拉沒有寫出來的下一頁,他們死於舞會後的車禍裡。


在融入那麼多元素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所要探討的輕重,似乎每個讀者所想的都不太相同。我呢,決定只聚焦在「愛情」上。

「他帶著快樂的心情想著,他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帶在身邊,就像蝸牛背著自己的房子。特麗莎和薩賓娜代表他生命的兩個極端,兩者遙遙相望,無法調和,可兩者都是美麗的。」

以托瑪斯為天秤的中心,那麼薩賓娜與特麗莎即是試紙,顯現他生命中的輕與重,顯現愛情之於人生最後的相反樣貌。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