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67690498.jpg

「我敢不敢撼動這宇宙?(Do I dare disturb the universe?)」
這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詩人T.S. Eliot所寫,它成為《巧克力戰爭》書裡的核心問句。


《巧克力戰爭》為美國作家羅柏·寇米耶的小說,它於1974年出版,臺灣則晚了34年才於2008年出版,由於內容挑戰教育體制和宗教權力,曾經被列為年度禁書,如今,則成為影響世代青少年的重要小說。

主角傑瑞14歲,剛喪母,剛進入天主教高中就讀,馬上就陷入學校修士雷恩和地下學生會亞奇之間的角力。原本義賣巧克力為學校傳統,雷恩修士卻透過義賣來掩飾挪用公款的罪刑,要求學生們「自願」販售一定數量,而所有學生都必須遵守的「守夜會」,則指定傑瑞要完成一項任務:拒絕賣巧克力十天。

在全校沒有人拒賣的情況下,傑瑞堅持了十天,那十天就像一顆種子,輕輕落在心裡,他不知道種子的真面貌是什麼,可能是勇氣,可能是理念,竟慢慢茁壯成一種新的風向。十天之後,他還是繼續拒賣巧克力,持續到活動結束為止。


如果故事以這樣收尾,那麼,我就不會讀完之後,感到無比憤怒。

故事接下來的發展,原讓傑瑞幾乎要成為英雄象徵,卻又因為雷恩和亞奇的聯手,風向又再變了一次,令傑瑞承受無聲的霸凌,甚至最後在拳擊舞台上,他也無法一拳破壞這腐敗的制度,反而破碎地說:千萬不要去撼動整個宇宙。


作者是不是正試圖撼動我們對於結局應有的想像?對,我們認為傑瑞應該要打敗學校和守夜會,讓所有學生都不用再販售巧克力。但他沒有,或許這才是真實生活該有的樣子?不是所有理想都能戰勝一切。

又或者,他明白美好結局都是在撫平讀者的傷痛,只要傷痛一被撫平,就會被安心地遺忘,於是,他試圖在我們心裡種下忿忿不平,如此才能記得長遠,記得《巧克力戰爭》竟然是這樣的結尾。
 

在書序裡面,有一篇為寇米耶的二女兒所寫(寇米耶於2000年過世),她說:「主人翁經歷的過程(而不是故事結局)才是真正影響我們的部分。」

然而,我還是期待它的續集《超越巧克力戰爭》,能給予一些遲來的安慰。

 

 

 

FB:寫小說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IamNOVELIST
IG:iamnovelist https://www.instagram.com/iamnovelist/

 

 

 

arrow
arrow

    寫小說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